网站首页 煮酒论天下 清香型文化 杏花村美酒 杏花村企业 杏花村文旅 经济开发区 联系我们

您现在的位置:杏花村文化 历史传说  地方文化  汾酒文化  杏花人物  名人书画  杏花文章  名家侃酒
 
杏花村行家侃酒

业界专家解读“国酒茅台”注册
对酒当歌 —评古代十大酒兴诗人
神堂村的变迁
“义泉泳”的老东家王澐和他的儿孙们
李顾:探寻汾老大荣誉的背后
著名经济学家艾丰:汾酒 王者归来
软实力 才是硬道理
战在今天  赢在未来
食品饮料行业亟需进行高端积累
白酒新文化运动时代到来了?(二)
白酒新文化运动时代到来了?(一)
白酒营销之“天山七剑”
中国古代的十大宫廷贡酒(2)
中国古代的十大宫廷贡酒(1)
长期饮用维C饮料会致尿结石?
酒瓶应从高雅回归到包装本身
汾酒打响涨价第一枪 中档白酒或跟涨
品酒论道之酒与文学

>>> 更多>>>

杏花村故事

>>> 更多 >>>

>>> >更多 >>>

岁月悠悠话灵岩

山西杏花村  2010年11月22日  来源:《汾州乡情》 作者:李应杰


    小相村的西北隅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灵岩寺。言其古老,是因为寺碑上刻“隋唐以来莫之或衰”之句。谓其神秘,传为当年尉迟恭监建。据史载,隋朝未年,李渊从晋祠起兵,西河郡是唐军首拔之城,灵岩寺为当时的遗存,全在情理之中。

    村人称灵岩寺为“大寺”,云其鼎盛时曾占地120亩,规模之大,让人瞠目结舌。隋唐间的庙貌今已失考,而寺院中原有唐代大佛顶幢一通,高三尺三寸,八棱状,落款刻“咸通四年(863)十月十三毕记。则是一种客观的时代信息。到了宋代,灵岩寺附近有一座叫“灵藏”的自然村。灵藏,顾名思义是埋葬历代高僧的坟茔,久而久之形成村落,这应该是小相村的一部分。一位法名叫“义满”的和尚,就是从这里出家,后来成了灵岩寺的住持,他逝后,弟子们立石(石幢)一柱,留下这珍贵的记载。

    与小相村一样,灵岩寺的真正崛起也在明代。嘉靖二十八年,村纠首任廷佐率众建起了“药师七佛多宝塔”。而该塔遗址处原有元代至元间灵岩院的住持海潮大师的灵塔。因岁久而湮遂被取代。明万历初,灵岩寺又出了一位有作为的住持“清如”大师。他重振佛法,修葺佛殿,为求得一部镇寺宝典,不惜千里迢迢去京城化缘,慈圣太后得知,赐给全藏经文,明神宗万历皇帝御笔亲书“恭喜万安阁”金匾,灵岩寺从此被冠以“护国”之称。

    灵岩寺堪称古汾州著名的“梵宇琳宫”,它从万历年初开始增修扩建,崇祯九年基本竣工,历时34年。在这场浩大工程的后期,经费渐渐不济,幸得邑人朱之俊先生慨然资助,方才重放光彩。朱之俊乃明天启间进士,崇祯皇帝幼年时的宫廷侍读。因宦官魏忠贤事件被贬回乡,然先生忧国爱乡之心未泯,信佛向善便成为他的精神寄托。他在《灵岩寺十方院增建藏经阁记》中奋笔而书:亻亲见施未集,楼成画饼,以致水陆楼圣像尘封龛函,上人忧之。一日夜宿寺中,俄梦散步院落,仰视左右,有楼翼然赫烨……余拾阶而上,中列十地阎君,辄入作礼,徐下至阶。次见两洞扇上刻“如意”二字,入木可寸许,觉而异焉。质明举似普门师,师与余言,水陆图像颇与梦合,余因征水陆缘起,慨然首事,归作募疏。文成之夕,复梦游一园林,中有巨桥,长三丈许,有莲两池,夹桥左右,池以石,莲高如苇,叶大如轮,余舒臂折一枝,作盖以行。遥望万木丛中隐藏一阁,掩映最奇。稍前,阁上有人摇手相招,余觉,益嘉其异……”

    从上述碑文的断章中,看得出朱之俊先生当时宁静致远的心境,更想象出灵岩寺旆丽幽雅风光的一部分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,朝代更迭,庙宇则安然无恙。历代统治者都想借佛道安抚民心,中华文化便得以传承。护国灵岩寺也一样,经过后来200多年的不断增修扩建,清代中期,终于达到了鼎盛。

    完好时的灵岩寺大致为南北五进院落,中轴线上.坐落着重檐拱洞式山门、钟鼓楼、天王殿、七佛殿、三佛殿。两侧均有配殿。十方院别为圣境,院南宝塔挺秀,迤北有曲折碑廊,水陆楼中诸佛云集,金碧辉煌;藏经阁前庄严肃穆,香烟袅袅,寺院内花木繁茂,鱼潜浅波。清乾隆年间,邑进士曹祝龄曾作《游灵岩寺》诗:“高阁凌云一凭眺,汾川俨入画图中”就是生动的写照。

    灵岩寺引起著名古建筑学家的关注,时在1934年盛夏。林徽因、梁思成夫妇沿晋汾古道来了,从沙石公路望去:“一塔挺秀,楼阁巍然,殿瓦琉璃,辉映闪烁夕阳中……景物婉丽可人,不容路人弃置不睬。”在林徽因女士的视野中,古老的灵岩寺已经残破,寺前“仅存山门券洞,但寺址之大,一望可知……进门只见瓦砾土丘,满目荒凉,中间天王殿……又进一土丘,当为原来前殿,中间露天趺坐两铁佛,中挟一无像大莲座,斜阳一瞥,奇趣动人,行人倦旅,至此几顿生妙悟……(详见《晋汾古建筑预查记录》)。

    从清末到1934年,也不过几十年啊,一座宏伟大寺为何如此快地坍毁?从林徽因、梁思成的笔记和村人后来的回忆中,终于找到了原因:清光绪二十六年,村中更换纠首,权力之争引发了千人械斗。灵岩寺残遭了人为的破坏。

    四年后的1938年初夏,一队日本鬼子闯进寺院搜寻八路军,看见了一通肉红色鲛龙巨碑,上面镌刻着尉迟恭监造寺院的记载,翻译官读过碑文,鬼子兵叽哩呱啦跪地而拜,继而掏出像机拍照,然后退出十几米,一阵排子枪声中,古碑火星四溅而裂,碎石片中惊现血色花纹,村人称此为“血碑”。

    日寇的野蛮行径点燃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怒火,二年后又一一个初秋,晋绥抗日部队路经小相村,抗战需要大量的弹药,首长与村人协商后,砸碎了一尊露天铁佛,将碎块装进笼筐,用24头骆驼浩浩荡荡运往深山,铸成了复仇的地雷。铁佛消失了,化作了正义的火光,佛祖也在这熊熊烈焰中得到了“涅”(般木)。

    岁月悠悠,斗转星移。与祖国的兴衰荣辱一样,灵岩寺经历了千余年的沧桑,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终于得到了复苏。非常庆幸的是,那座明代“药师七佛多宝佛塔”还巍然挺立着,以其古老而崭新的雄姿,迎来了游人关注的目光。神秘的十方院圣境消失了。雄伟的水陆楼、藏经楼消失了。楼下的九孔明代窑洞式殿堂还在。“九”是一个吉祥的数字,在佛教中具有“永生”的含义。当新世纪的曙光刚刚升起的时候,2001年初冬,历史悠久的护国灵岩寺,在汾阳市各级主管单位,杏花村镇、小相村委和释悲传住持的共同努力下,终于再次隆重开光。

    五年过去了,想起来仍觉得意味深长。灵岩寺开光那天上午,我应邀参加了仪式。得知修复后的寺区为4500多平方米,佛殿、办公设施共36间窖洞,忽然又想到那个“九”字。在传统的数字测事中,二九相叠加为“大重九”,那么,36就是四重九了。这将预示着什么?是兴旺吗?于是,我破例焚香,诚祝杏花村镇经济、旅游事业兴旺发达,更祝愿家乡的未来欣欣向荣,长治久安。

    
 
杏花村美景
 
sxxhc.cn©版权所有  关于杏花村  免责条例  联系我们